国产成人精品a级视频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鋼鐵知識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

作(zuo)者:董敬松 時間:2023-08-11閱讀數(shu):人閱讀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

從 美國金屬學會 熱處理手冊 上學習(xi):鋼的硬(ying)度和淬透性 (下)

上文

十、喬米尼末端淬火數據集的可變性

    在受(shou)控條件(jian)下,如果沒(mei)有(you)(you)(you)要求達到理想狀態(tai),那么(me),末端淬火試驗的(de)再(zai)現(xian)(xian)性是(shi)可以接受(shou)的(de)。然而即使(shi)具有(you)(you)(you)展示實驗再(zai)現(xian)(xian)性的(de)受(shou)控條件(jian),一個H 型鋼在靠近末端淬火拐點固(gu)定深處硬度,在受(shou)控條件(jian)下,通常也(ye)會有(you)(you)(you)±6HRC的(de)散差。無論如何,重(zhong)要的(de)是(shi)要認識到,即使(shi)以為大家(jia)接受(shou)的(de)實驗數據(如末端淬火曲線)也(ye)存在本質上(shang)的(de)局限(xian)性。如圖41所示 。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1)
▲圖41  幾個實驗室對吹風和晶粒度大致
相同的8620和4140的末端淬火試驗記錄
a)8620   b)4140

對于8620滲碳鋼和淬硬(ying)層較深的(de)4140汽車(che)用鋼,從一家大型的(de)的(de)國際集團中選(xuan)取幾(ji)(ji)組末(mo)端淬火曲(qu)線(xian),鋼的(de)名義化學成(cheng)分和晶粒(li)度(du)(du)幾(ji)(ji)乎相(xiang)同(tong)(tong),導致(zhi)這(zhe)些(xie)差異的(de)原因(yin)可以(yi)概括(kuo)為化學成(cheng)分報告(gao)(gao)不(bu)準(zhun)確(que),實驗(yan)(yan)程(cheng)(cheng)序不(bu)細心,未報告(gao)(gao)過(guo)程(cheng)(cheng)可變(bian)因(yin)素,或未控制過(guo)程(cheng)(cheng)變(bian)量。同(tong)(tong)樣地。連續冷卻轉變(bian)曲(qu)線(xian)也隱含著類似的(de)經驗(yan)(yan)性錯(cuo)誤。原因(yin)轉變(bian)物質和冷卻歷史不(bu)是完(wan)全確(que)定的(de),或者模棱兩可的(de),而且高達(da)四(si)個數量級的(de)冷卻曲(qu)線(xian)疊加時間刻(ke)度(du)(du)的(de)不(bu)確(que)定性這(zhe)些(xie)不(bu)足(zu)將自(zi)然地表現出(chu)來。

    上述解釋主要是針對低中淬硬層鋼。對于淬硬層更深的鋼,如4340 (見圖42) 。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2)
▲圖42 高淬透性鋼4140的典型末端淬火曲線
末端淬火深度的概念將變得很模糊。雖然從臨界直徑(D0) 試驗數據中確定的 DI仍然是一個有效的概念。但是由于成本原因,對于深淬硬層鋼不考慮這種試驗手段。在這種情況下,規范和解釋的問題不在于曲線的形狀,而在于硬度對末端淬火試驗實際上使用的奧氏體化溫度和時間有極高的靈敏度。這在較低程度上,對低合金鋼也同樣適用。這個問題總是出現在含碳量較高的可淬硬的過共析成分鋼中,所以,這種鋼中含有體積分數很大的非常不穩定的軋制狀態的未溶碳化物。因此,對于這種等級的淬透性規范和末端淬火試驗曲線,質量控制人員和熱處理工作人員的操作是關鍵的。從積極的方面看,熱處理工作人員應該察覺到奧氏體化溫度的微小變化所帶來的靈活性。

十(shi)一、鋼的(de)淬透性(xing)計(ji)算

    鋼的淬透性主要受化學成分(碳、合金元素和冶金殘留物)和淬火瞬間奧氏體晶粒度的影響。如果可以定量地確定它們的關系,則可以根據化學成分和晶粒度來計算鋼的淬透性。駱羅斯曼于1942年發表了這種方法,根據他的觀察,淬透性可以表示為一系列與化學成分相關的淬透性系數的乘積。這個計算結果是對衡量鋼的固有淬透性的格羅斯曼理想直徑(DI ) 的一個估算。這些方程式最常用的形式是以淬透性系數為因子。
    每年六月發行的《金屬進展》上都會列出一些格羅斯曼系數,已進行了很多年,這些格羅斯系數現被收錄在 ASTM A255-89 和 SAE J406的附錄中。其他方法是根據回歸方程以及熱力學和動力學第一原理進行計算的。迄今為止,沒有一種預測方法被證明廣泛適用于所有類型的鋼;也就是說,不同的預測方法適用于相應的合金系統、含碳量和淬透性水平。另外,通常需要根據鋼鐵生產商的特點(冶金殘留物、熔融金屬過程等)對預測值進行微調。
    在格羅斯曼的方法中,用鋼的化學成分和晶粒度計算理想臨界直徑(試樣心部為50%馬氏體,H=∞)。理想臨界直徑的計算公式為:
DI=DIbase fMn fSi fCr fMo fV fCu   (1)
式中,fx (x代表合金元素)是部分合金元素的透性系數。表7中列出了部分DI和合金元素的淬透性系數。這些合金元素的淬透性系數是在中等淬透性的中碳鋼中得到的。根據化學成分計算鋼的淬透性通常包括下列幾個步驟:
    1) 確定 ASTM標準晶粒度。

    2) 獲得化學(xue)成分(fen)。

    3) 根據含碳量和晶粒度(表7) 確定 DIbase

    4) 確定合金元素的淬(cui)透性系數(表7) 。

    5) 按照式(1 ) 計算理想臨(lin)界直徑。

    在式(1 ) 中,基本DI (DIbase)(基本淬透(tou)性(xing)(xing))是含碳(tan)(tan)量和(he)晶粒度的(de)函(han)數(shu)(shu),而淬透(tou)性(xing)(xing)系數(shu)(shu)(f )是相互獨立的(de)(不總是純凈的(de))。克(ke)萊默(mo)(Kramer)等人隨后確定(ding)了(le)碳(tan)(tan)的(de)淬透(tou)性(xing)(xing)系數(shu)(shu),比格(ge)羅斯曼(man)的(de)數(shu)(shu)據(ju)大三倍(bei),而錳(meng)的(de)淬透(tou)性(xing)(xing)系數(shu)(shu)則降低了(le)大約(yue)相同的(de)

比例。

    導致上述差異的原因,是格羅斯曼不得不用含有一定量錳的碳鋼作為末端淬火試棒的材料,以便測量基本淬透性的再現性。因此在分析中,他必須分離化學成分中碳和錳的影響,而這樣做是不精確的。由于克萊默和他的小組使用了純鐵碳合金作為基本化學成分,通過對一系列小圓棒進行淬火,因此能夠很精確地測量低淬透性。
▼表7  鋼的淬透性系數與含碳量、合金元素之間的關系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3)

    有趣的是,按格羅斯曼方法(fa)計算的50%馬氏體的理想臨(lin)界直徑,與克萊默等人(ren)根據大(da)部(bu)分實際化學成分確定的這些(xie)系數(shu)有很(hen)好(hao)的一致性。對于可(ke)以完(wan)全溶解碳和合金元素(su)的低、中碳鋼,其淬透性很(hen)容(rong)易計算,故(gu)推(tui)薦使用克萊默系數(shu),如圖(tu)43和圖(tu)44 所示 。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4)

▲圖(tu)43  碳、晶(jing)粒度級數和圖(tu)44一起使用

來(lai)計算(suan)鋁鎮靜的(de)低、中(zhong)碳鋼的(de)克萊(lai)默系數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5)

▲圖(tu)44  適用于圖(tu)43的合金元(yuan)素的淬透性系數(shu)

    對于DI大于114mm(4.5in)的鋼,由于以下實際應用中的三個原因,克拉默系數以及其它系數都是不夠精確的:
    1)高淬透性鋼主要是貝氏體組織,當貝氏體為第一轉變物時,一些元素(如鉬)對淬透性的影響有很大的不同。
    2) 當一些可溶解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鎳和鋁)一起使用時,它們將對彼此產生相互促進淬透性的影響;也就是說,每一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均大于其單獨存在于化學成分中時的作用。
    3) 高淬透性的鋼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強碳化物形成元素,它們常常不能全部分解。
    幾種淬透性計算方法都是基于淬透性系數原理, 一個早期的例子是在 20 世紀70年代出現的美國鋼鐵公司的淬透性計算器。Climax Molybdenum 公司的計算器對低、中碳鋼的淬透性做出了更為準確的預測。利用根據合金的化學成分和晶粒度確定理想臨界直徑的方法,人們已經比較了大量鋼材的淬透性。
使用正確時,淬透性計算還可以作為設計更劃算的替代鋼種的一個有價值的工具,在軋制前確定軋機爐號的安排,甚至有可能代替昂貴和費時的淬透性測量。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6)

11. 1  高碳鋼
    當按照常規加熱參數淬火時,高碳(過共析)鋼中常含有大量未分解的碳化物。如果不對這一情情況進行嚴格控制,那么,由于合金元素和碳的溶解量會變化,將不可能得到一種合金元素對淬透性的單一影響。因此,給定數量的合金元素對淬透性的影響將受到先前組織,先前碳化物尺寸,形狀和分布,以及奧氏體化時間和溫度的影響。當存在過剩碳化物時,由于ASTM 6-8晶粒度變化不大,因此盡管晶粒度對淬透性也有影響,但是其影響不顯著。
    在高碳鋼中,正火鋼的原始組織為從100%馬氏體到100%層狀碳化物,兩種顯微組織在重新加熱過程中,都很容易轉變為奧氏體。然面,退火材料的顯微組織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球狀碳化物,當鋼重新加熱淬火時,它們很難溶解。如果嚴格控制原始組織、晶粒度、奧氏體溫度和時間,那么,給定數量的合金化元素對淬透性的具體影響將足以再現,從而可得到高碳水平上的許多元素的淬透性系數。
11.2  末端淬火曲線的計算

    人們已對(dui)硬度(du)數(shu)據(ju)組(zu)與選用(yong)的(de)末端(duan)淬火深度(du)相(xiang)對(dui)應的(de)線性(xing)同(tong)歸公式進(jin)行了廣泛(fan)的(de)研究。對(dui)于單一鋼材(cai)牌號(hao),這是相(xiang)當有用(yong)的(de),提(ti)供的(de)數(shu)據(ju)組(zu)密集覆蓋了化學(xue)成分極限和硬度(du)帶(dai)。但是,這些公式不能在該單一牌號(hao)以外使用(yong),所以,依(yi)據(ju)這一程(cheng)序(xu)(xu)的(de)綜合(he)信息或專(zhuan)家(jia)系統在本質上缺(que)乏靈活(huo)性(xing)并且被夸大了。然而,銅材(cai)牌號(hao)數(shu)量有限的(de)生(sheng)產商或用(yong)戶可能會發現這種程(cheng)序(xu)(xu)適合(he)作(zuo)為牌號(hao)-格羅斯曼(Grossmann)系數(shu)的(de)替(ti)代(dai)方法(fa)。

    如果要求相對粗略,那么佳(jia)斯(si)特(te)(Just)給出了末端(duan)淬火圓(yuan)棒上 HRC 分布的一個完(wan)整系統,他建立了一條通用的末端(duan)淬火曲線形狀,用以1/16in為(wei)單位(wei)的末端(duan)淬火距離 “E” 來表(biao)示,而(er)且除碳以外,用所有(you)成分的質量(liang)分數(shu)作為(wei)線性回歸(gui)系數(shu)。“卡特(te)彼勒(le)淬透(tou)性計算(suan)器(IE0024)”,是其應用實例。

十二、根據淬透(tou)性選擇鋼種

    為了(le)選(xuan)擇合適的(de)(de)鋼,應首先查(cha)看(kan)不同鋼種可達到的(de)(de)最大(da)硬(ying)度(du)(du),即表(biao)1中(zhong)95%或99. 9%馬氏(shi)體含量欄目中(zhong),表(biao)面硬(ying)度(du)(du)對(dui)應的(de)(de)碳(tan)的(de)(de)質量分數。回火(huo)后一般(ban)可接受的(de)(de)表(biao)面硬(ying)度(du)(du)降(jiang)低值是5HRC 和 40HBW(采用布氏(shi)硬(ying)度(du)(du)時(shi),相應的(de)(de)壓痕直徑增量是0. 05mm (0. 002in)) 

    可達到(dao)的(de)(de)(淬火狀(zhuang)態)最大表(biao)面(mian)硬(ying)度取決于鋼(gang)的(de)(de)含碳量和淬透(tou)性。油中能整體淬透(tou)到(dao)表(biao)面(mian)最大硬(ying)度的(de)(de)最大橫截面(mian)尺寸見表(biao)8。

▼表8  油中能淬透到(dao)表面最大硬度的最大截面尺寸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7)

    通過使用圖18 所(suo)示的(de)(de)末(mo)(mo)端淬(cui)火等效(xiao)(xiao)圖表以(yi)(yi)及鋼的(de)(de)淬(cui)透(tou)性帶(如圖45所(suo)示的(de)(de)4140H鋼的(de)(de)淬(cui)透(tou)性帶), 可以(yi)(yi)確定預期的(de)(de)心(xin)部(bu)硬度(du)范圍。末(mo)(mo)端淬(cui)火等效(xiao)(xiao)圖表顯示一根Φ50mm (Φ2in) 圓棒(bang)使用高速油淬(cui)火后(hou),將產生一個等效(xiao)(xiao)于末(mo)(mo)端淬(cui)火試棒(bang)J4(4/ 16in) 部(bu)位(wei)(wei)的(de)(de)表面冷卻(que)速度(du);心(xin)部(bu)的(de)(de)等效(xiao)(xiao)冷卻(que)速度(du)相對于末(mo)(mo)端淬(cui)火距離J8.5的(de)(de)部(bu)位(wei)(wei)。對于4140H鋼,淬(cui)透(tou)性曲(qu)線(圖45) 對應(ying)的(de)(de)表面硬度(du)范圍是51~59HRC, 對應(ying)心(xin)部(bu)硬度(du)是46~57HRC。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8)
▲圖45  1040H鋼的淬透性帶
注:正火870℃,淬火溫度845℃

給定(ding)爐號(hao)的鋼(gang)(gang)的實際硬(ying)度嚴格取(qu)決于(yu)該爐號(hao)所(suo)指(zhi)定(ding)的淬(cui)透性。為了減少硬(ying)化特性的變(bian)(bian)化,從而在熱處(chu)理后,使(shi)表面和心部的硬(ying)度值范(fan)圍(wei)變(bian)(bian)窄(zhai),應采用H型鋼(gang)(gang)或使(shi)用限(xian)制淬(cui)透性規范(fan)的 H 型鋼(gang)(gang),以使(shi)所(suo)選(xuan)擇的鋼(gang)(gang)的淬(cui)透性變(bian)(bian)窄(zhai)。

    大部(bu)分可以淬(cui)火的(de)1xxx系列碳(tan)鋼中(zhong)錳的(de)質(zhi)(zhi)量分數為(wei)0. 60%~0. 90%.錳對淬(cui)透性(xing)的(de)影(ying)響顯著,即使錳的(de)質(zhi)(zhi)量分數僅存在0. 25%的(de)差異,也會使碳(tan)的(de)質(zhi)(zhi)量分數為(wei)

0. 50%的碳(tan)鋼的淬(cui)透性(xing)存在很(hen)大差別(圖46) 。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9)

▲圖46  碳和錳對1050鋼(gang)末端(duan)淬(cui)火淬(cui)透性的影響

    考慮到在碳鋼中可用的含錳量的范圍,由此得出結論,可以存在一個寬范圍的淬透性(圖47) 。例如,1541H 鋼頻繁表現出末端淬火淬透性值比1340H鋼淬透性帶(圖48) 的最小值大。因此,從碳鋼牌號到合金鋼牌號,有一個逐步過渡的淬透性。由于許多碳鋼是用回收廢料生產的,因此標準等級中的殘留元素可能會有所變化。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10)
▲圖47  水淬(H≈5)時臨界直徑(D0,
心部50%馬氏體)隨Mn的含量變化(變化
的帶寬取決于殘留元素和奧氏體晶粒度)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11)

▲圖48  1340H鋼和1541H鋼淬透(tou)性帶的比較

    也有許多情況需要應用最小的而不是最大的淬透性,在低錳鋼牌號中就是這樣。例如,通常希望在軸頸或凸輪輪廓上產生薄層的最大硬度,這可以通過感應淬火或火焰淬火來完成。然而,如果硬化區太深,則會建立一種不利的殘余應力模式,可能導致淬火開裂或者早期服役失效。另一個實例是將用標準1050 鋼(錳的質量分數為0. 60%~0. 90%) 制造的一些凸輪感應淬火到 60HRC, 深度大約到
1. 6mm (1/16in)。如果淬硬區深度變為 3. 2mm (1/ 8in) , 則會有顯著數量的開裂零件。使用改良的1050鋼(錳的質量分數為0. 30%-0. 60%Mn) 可以消除裂紋,在感應淬火之后,硬化區將變得較薄。
12.1 合金鋼
    由于被處理的橫截面常常很大,并且合金元素通常使馬氏體形成溫度范圍向較低的方向變化,與橫截面較小的普通碳鋼件相比,合金鋼零件在淬火過程產生的熱應力和相變應力,有變大的傾向。通常,較大的應力有導致畸變和開裂風險。然而,合金元素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抵消這一缺點。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對于一個具體的應用零件,充許采用較低的含碳量。隨著含碳量的減少,淬透性降低,但是這可能很容易被所添加合金元素對淬透性的影響所抵消。而且,含碳量較低的鋼具有更低的淬火開裂敏感性。這種較低的敏感性是基于較大的低碳馬氏體塑性,并且在低碳鋼中,在較高的溫度范圍內將普遍形成馬氏體。碳(tan)的質量(liang)分(fen)數(shu)等于或小于0. 25%的鋼(gang)中很(hen)少(shao)產生淬火裂紋(wen)(PS,此(ci)類鋼(gang)可以進行強(qiang)烈淬火(huo),可以獲得與中碳鋼(gang)、中碳合金鋼(gang)等效的(de)性(xing)能),隨著含碳量的增加,對裂紋的敏感性也逐漸增加。
    合金元素在淬火時的另一個作用是對于給定的橫截面允許采用較低的冷卻速度,因為合金元素增加了淬透性,所以溫度梯度通常會減小,冷卻應力也就相應地減小了。但應該注意:這不是完全有利的,因為淬火之后存在的應力的方向及大小對裂紋有重要的影響。為了阻止裂紋擴展,淬火之后的表面應力應該是壓應力,或者是相對低的拉伸應力。通常,對于這些鋼的淬透性而言,應采用不劇烈的淬火來降低畸變,從而可在較大程度上避免開裂。
    此外,這些合金鋼的淬透性提高后,允許對其進行等溫淬火和分級淬火熱處理,因此,回火之前的有害殘余應力水平應維持在最低程度上。在等溫淬火中,工件迅速冷卻到較低的貝氏體區溫度,在這個溫度上等溫,直至完成部分貝氏體轉變。由于轉變在相對高溫區發生,并且進展很慢,因此轉變之后的應力水平相當低,而且畸變最小。
    在分級淬火中,工件迅速冷卻到 Ms 溫度以上并保持,直到整個工件的溫度均勻為止,然后在馬氏體轉變區緩慢冷卻(通常是空冷)。這個過程會導致在整個橫截面上幾乎同時形成馬氏體,所以轉變應力保持在一個使畸變最小化、開裂風險最低的水平上。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12)

12.1  實例

     采用淬透性圖表判斷4140H 鋼是否能滿足一根Φ44. 45mm (Φ1. 75in) 軸的硬度要求。(一臺機械需要一根Φ44. 45mm (Φ1. 75in) ,長1. 1m (31/2ft) 的軸(zhou)。工程分析表明,抗扭(niu)強度接近170MPa (25ksi) , 抗彎強度則達到 550MPa (80ksi) 。其(qi)他幾(ji)個零件在(zai)同一家工廠生產,也(ye)是采用 4140H 鋼(gang)制造(zao),現在(zai)希望知道(dao)用 4140H 鋼(gang)制造(zao)這根軸(zhou)是否具有足夠的淬透性。

     由于扭轉時的(de)切應(ying)力(li)(li)大約是彎曲(qu)時的(de)一半(ban),首先(xian)考慮彎曲(qu)的(de)情況。在(zai)彎曲(qu)過程中,心部(bu)的(de)應(ying)力(li)(li)接近于零,所以(yi)鋼(gang)的(de)心部(bu)不需要完全淬(cui)透(tou)。這(zhe)是很有幫助的(de),因(yin)為淬(cui)火應(ying)力(li)(li)的(de)分布(bu)將減少產生淬(cui)火裂紋的(de)危險,而(er)在(zai)回火后,能夠在(zai)軸的(de)外(wai)部(bu)部(bu)分存(cun)在(zai)壓應(ying)力(li)(li)。

    為了承受彎曲過程中550MPa (80ksi) 的(de)疲勞載荷,要求最小硬度是35HRC。對(dui)(dui)于這個例子(zi),假(jia)設(she)淬(cui)火狀(zhuang)(zhuang)態(tai)組(zu)織(zhi)至少含有(you)80%的(de)馬(ma)氏體(ti),通過對(dui)(dui)淬(cui)火狀(zhuang)(zhuang)態(tai)進行回(hui)火應(ying)能(neng)獲得35HRC。根(gen)據類似零件的(de)經驗,可以(yi)知道 80%馬(ma)氏體(ti)組(zu)織(zhi)應(ying)該出現在軸的(de) 3/4 半徑位(wei)置(zhi)。

    由于4140H鋼(gang)中(zhong)碳(tan)的(de)最小質量分(fen)數是0. 37%,在圖(tu)49 中(zhong)的(de)80%馬氏體組織上(shang)首先找到對應于0. 37%C的(de)淬(cui)(cui)火(huo)狀態(tai)的(de)硬(ying)度(du)。如圖(tu)49 中(zhong)頂部的(de)圖(tu)(和圖(tu)1 d)相(xiang)同)所示,這個(ge)淬(cui)(cui)火(huo)狀態(tai)的(de)硬(ying)度(du)是45HRC。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13)

▲圖49  在鋼(gang)的截(jie)面上(shang)使(shi)用淬透性數據圖例

    重新描述前面的(de)問(wen)題(4140H 鋼是否適用于這(zhe) 個零件?) : 在一根

Φ44. 45mm (Φ1. 75in) 軸(zhou)的3/4半徑(jing)處,淬火狀(zhuang)態(tai)的 4140H 鋼能否提供(gong)最低要求硬(ying)度45HRC? 為(wei)了(le)回答這個(ge)(ge)問題,進入圖(tu)(tu)49 中(zhong)間的圖(tu)(tu)表,在Φ44. 45mm (Φ1. 75in) 處做(zuo)水平(ping)線(xian)(xian)(xian)與(yu)3/4 半徑(jing)對應(ying)的曲(qu)(qu)線(xian)(xian)(xian)相交(jiao)(jiao)于(yu)一點(dian),這個(ge)(ge)交(jiao)(jiao)點(dian)位于(yu)試樣末端(duan)淬火距離(li)6. 5/16in 的位置。最后做(zuo)垂直線(xian)(xian)(xian)到底部圖(tu)(tu)表上,與(yu)4140H鋼的最低淬透性(xing)(xing)曲(qu)(qu)線(xian)(xian)(xian)相交(jiao)(jiao)于(yu)一點(dian),該(gai)交(jiao)(jiao)點(dian)處的硬(ying)度為(wei) 49HRC。由于(yu) 49HRC>45HRC,因此(ci)用(yong) 4140H鋼制造(zao)該(gai)零件有足夠大的淬透性(xing)(xing)。

十(shi)三、淬透性(xing)極限和 H 鋼(gang)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14)

    淬透(tou)性帶(dai)是(shi)描述許多等級的(de)碳和(he)合金鋼(gang)(gang)(gang)的(de)淬透(tou)性范(fan)圍的(de)末端滓(zi)火曲(qu)線(根據許多歷史數據繪制)。淬透(tou)性帶(dai)也(ye)可以在H鋼(gang)(gang)(gang)的(de)技術規范(fan)中采用(yong),H鋼(gang)(gang)(gang)是(shi)具有指定淬透(tou)性帶(dai)的(de)鋼(gang)(gang)(gang)種。這(zhe)些(xie)鋼(gang)(gang)(gang)種是(shi)在化學成(cheng)分符號之(zhi)后(hou),或者在統(tong)一(yi)編號系統(tong)(UNS) 名稱之(zhi)前用(yong)一(yi)個字母 H 命名。

    H 型鋼有供(gong)應商保證在(zai)規定的(de)(de)化(hua)學成分范圍(wei)內滿足淬(cui)(cui)透(tou)(tou)性(xing)要求。圖(tu)50 比較(jiao)了四種鋼的(de)(de)淬(cui)(cui)透(tou)(tou)性(xing)帶,H 鋼的(de)(de)淬(cui)(cui)透(tou)(tou)性(xing)比較(jiao)緊湊。化(hua)學成分類似的(de)(de)鋼種的(de)(de)淬(cui)(cui)透(tou)(tou)性(xing)帶比較(jiao)寬。表9 中 列出了 H 鋼的(de)(de)末端淬(cui)(cui)火淬(cui)(cui)透(tou)(tou)性(xing)帶。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15)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16)

▲圖50  H鋼(gang)的(de)淬透性(xing)帶(dai)與化學成分類(lei)似的(de)鋼(gang)的(de)淬透性(xing)帶(dai)比(bi)較

▼表9  H 鋼的末端淬火淬透性帶數據
(保存圖片,放大查看)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17)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18)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19)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20)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21)

    當規(gui)(gui)定使(shi)用 H 鋼時,鋼鐵制造商將在(zai)交貨單上,或(huo)者通過其他方式給出包(bao)含煉鋼爐號在(zai)內的(de)淬(cui)透(tou)性(xing)(xing)特性(xing)(xing)。這個爐號的(de)淬(cui)透(tou)性(xing)(xing)通過在(zai)末端(duan)淬(cui)火試(shi)樣上規(gui)(gui)定的(de)參考點硬度(du),或(huo)者在(zai)規(gui)(gui)定的(de)末端(duan)淬(cui)火距(ju)離處的(de)硬度(du)來表示(shi)。20HRC以下的(de)讀(du)數不做記錄。在(zai)鑄造或(huo)者鍛(duan)造的(de)末端(duan)淬(cui)火圓棒上測定爐號淬(cui)透(tou)性(xing)(xing)。

    圖51 所示,為六個(ge) H 鋼系(xi)(xi)列最小淬透性曲線之間的(de)(de)(de)差異,在(zai)每一(yi)個(ge)H鋼系(xi)(xi)列中,合金(jin)含量(liang)(liang)基本不變,可以觀察到(dao)碳的(de)(de)(de)質(zhi)量(liang)(liang)分數(shu)(shu)對(dui)淬透性的(de)(de)(de)影(ying)響范圍是0. 15%~0. 60%.末(mo)端淬火(huo)試(shi)樣上的(de)(de)(de)任(ren)何曲線的(de)(de)(de)垂直(zhi)位(wei)置(zhi)之間,也就(jiu)是說,對(dui)于任(ren)何一(yi)個(ge)冷(leng)卻速度,可以看出(chu)碳對(dui)硬度的(de)(de)(de)影(ying)響。這種影(ying)響變化顯(xian)著,取決(jue)于合金(jin)元素的(de)(de)(de)類型和數(shu)(shu)量(liang)(liang)。例如,在(zai)圖51 d~f中,三個(ge)鋼系(xi)(xi)列中碳的(de)(de)(de)質(zhi)量(liang)(liang)分數(shu)(shu)從0. 35%增(zeng)加到(dao)

0. 50%, 引起了四個不同末端淬火位置處硬度的增加(使用洛氏硬度C標尺), 見表10。
▼表10 含碳量增加對硬度的影響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22)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23)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24)
▲圖51  六種 H 鋼系列含碳量對
最小末端淬火淬透性帶的影響
(每條線上的數字表示鋼的含碳量)

    在圖51 的水平坐標線上可以看到含碳量對淬透性的影響。如果用曲線的拐點來預估50%馬氏體轉變的位置,則 8650與8630鋼含碳量對淬透性的影響可以表示為+4/16in, 也就是說,拐點從5/16in 位置轉移到 9/16in 的位置。類似地,當名義碳的質量分數為0. 35%~0. 50%時,在51xx系列鋼中碳淬透性的影響較小(2/16in) , 在41xx系列鋼中較大(6/16in) 。
    在淬火速度方面,考慮到淬火和淬透性的聯合影響,要求達到45HRC的冷卻速度(或淬火速度)受質量分數為0. 15%的C與合金化元素組合的影響而不是受到其他組合的影響。例如,在w (Cr) =0. 75%和w (Mo) =0. 15% (以41xxH系列鋼為例)的鋼中,w (C) 增加0. 15%, 淬火速度要求就較低,或者獲得45HRC的臨界冷卻速度可從25℃/s降低到4. 6℃/s (45°F/s到8. 3°F/s)。同樣,在w (Cr) =0. 75%和無鉬元素(51xxH系列鋼)的鋼中增加相同的碳的質量分數,冷卻速度可從47℃/s降低到21℃/s (85°F/s到37°F/s)。
    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對冷卻速度影響的實際意義是值得考慮的。對一根Φ50mm (Φ2in) 的4150H鋼圓棒進行油淬,無攪拌,在1/2半徑處可以獲得45 HRC的硬度。在同樣直徑的 4135鋼圓棒中,為了在1/2半徑處獲得同樣的硬度,則需要水淬并強烈攪伴。比較Φ32mm (Φ11/4in) 5135鋼和5150鋼,在135鋼圓棒1/2半徑處獲得45HRC硬度需要水淬并攪拌;同樣的要求在5150鋼圓棒上使用油淬、中等

攪拌,就可(ke)以實現(xian)。因此,增加或減少含碳(tan)量或添加某種合(he)金化元(yuan)素,如質量分數為0. 15%的(de)(de)Mo, 可(ke)以在要求的(de)(de)淬(cui)冷烈(lie)度和橫截面尺寸(cun)下獲得希望的(de)(de)結(jie)果。

    圖52 所示,為如何(he)根據理想(xiang)臨界直徑對鋼種進(jin)(jin)行(xing)評(ping)價:假設在理想(xiang)淬火條件下(xia),將(jiang)橫截(jie)面(mian)的(de)(de)心部(bu)淬硬(ying)到50%馬氏(shi)體組織(zhi),通過碳和合(he)金元素的(de)(de)含(han)量(liang)(liang)(liang)對這(zhe)一(yi)過程的(de)(de)影響進(jin)(jin)行(xing)評(ping)價。理想(xiang)淬火是(shi)指熱量(liang)(liang)(liang)從鋼件表(biao)面(mian)釋放(fang)出(chu)去(qu)熱量(liang)(liang)(liang)的(de)(de)速度(du)和它從內部(bu)被(bei)傳遞到表(biao)面(mian)。的(de)(de)速度(du)相同。通常,硬(ying)度(du)和含(han)碳量(liang)(liang)(liang)之間的(de)(de)關系在實際應用(yong)中是(shi)很重要的(de)(de),但是(shi),用(yong)于這(zhe)種評(ping)定方法中卻是(shi)模糊的(de)(de),因為鋼被(bei)認為具有恒(heng)定的(de)(de)微觀結構。

硬度是隨著含碳(tan)量的(de)降(jiang)低而(er)不斷下降(jiang)的(de)。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25)
▲圖52  含碳量對每種牌號以最低
化學成分計算的臨界直徑的影響

十四、根據末端淬火試驗(yan)位置對 H 鋼進行分類

    由(you)表(biao)(biao)11可(ke)見,位于H 鋼(gang)末端淬(cui)火(huo)試樣(yang)硬(ying)度帶的(de)(de)(de)下(xia)限上,六個不同(tong)的(de)(de)(de)硬(ying)度水平被指定為淬(cui)火(huo)態硬(ying)度:55HRC、50HRC, 45HRC、40HRC、35HRC 30HRC。最后兩個硬(ying)度水平主要用(yong)于滲碳零件的(de)(de)(de)心部硬(ying)度。表(biao)(biao)中(zhong)包含了(le)(le)已經建立帶的(de)(de)(de)大部分鋼(gang),而(er)且已被繪(hui)入圖(tu)(tu)(tu)33 和圖(tu)(tu)(tu)34, 這樣(yang)做減(jian)少了(le)(le)需(xu)要查,閱(yue)的(de)(de)(de)圖(tu)(tu)(tu)表(biao)(biao)的(de)(de)(de)數量(liang),而(er)在過去,為了(le)(le)選擇(ze)一種鋼(gang),這些圖(tu)(tu)(tu)表(biao)(biao)是必需(xu)的(de)(de)(de)。在下(xia)面的(de)(de)(de)例(li)子中(zhong)介紹了(le)(le)圖(tu)(tu)(tu)33 和表(biao)(biao)11 的(de)(de)(de)使用(yong)方法。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26)

▼表11  按照各種末端淬火距離的最小硬度對 H 鋼進行分類
(保存圖片,放大查看)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27)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28)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29)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30)

    例:選擇一種在Φ38mm (Φ11/2in) 橫截面的1/2半徑處等效硬度是45HRC的鋼。分析:需要選擇一種鋼,在用這種鋼制成的零件的1/2半徑處將淬硬到45HRC, 這個零件有一個重要的橫截面等效于Φ38mm (Φ11 /2in) 圓棒。
    1) 為了防止畸變,假設在油中淬火,攪拌速度為60m/min (200ft/min) (H=0.5),并且在無氧化氣氛中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所以,圖33 )c所示的1/2半徑圖表可用。
    2) 選擇鋼種。首先,在豎直軸上找到38mm并做水平線,與攪拌速度為60m/min (200ft/min) 的油淬曲線(曲線5) 相交于一點,通過該交點做水平軸的垂線,即可確定末端淬火圓棒上和Φ38mm圓棒的1/2半徑處冷卻速度相同的位置,這個位置位于至圓棒淬火端的等效距離為6. 5/16in處。然后,在表21 中查找各種 H 鋼末端淬火圓棒上45HRC 的位置,發現 8640、8740、5150和94B30鋼的末端淬火距離在6. 5/16in處將達到 45HRC。如果其他的淬透性不能滿足要求,那么在7/16in處達到45HRC 的鋼包括4137、8642、6145和50B40鋼。9261鋼也
屬于這類鋼,但是不可以選用,因為它僅作為一種彈簧鋼使用,淬火態時,其硬度必須高達50~55HRC。因此有八種鋼可用,它們能滿足淬透性要求。選擇者可根據這些鋼的其他特性,如機械加工性、可鍛性、氣割性、畸變情況、可用性和成本等做出決定,并最終決定哪一種鋼最適合作為所需制造工件的材料。

鋼的硬度和淬透性 (下)(圖31)

end

文章(zhang)來源:節選自美國熱(re)處理手冊A卷

本站所(suo)有文(wen)章、數據(ju)、圖片均來自互(hu)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zhe)所(suo)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steeltube@foxmail.com

標簽: 硬度 淬透性
會員頭像

董敬松

文章詳情頁底部廣告